近年来,清水县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以生猪养殖为突破口,推动畜牧业规模化、智能化、全链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由辰福牧业投资的远门镇铁炉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近期迎来扩建热潮。基地计划新建圈舍2栋,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预计7月底完工。
辰福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全说:“天水辰福牧业生猪养殖基地总投资774万元,其中衔接资金243万元,自筹531万元,占地30亩,圈舍面积6000平方米,存栏生猪5000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头,年产值2000万元,年利润110万元。可带动10名群众在场区常年务工,人均增加务工收入6万元,给村集体年分红增加收入15万左右。”
目前,辰福牧业已上养5000头健康猪苗,采用自动投喂、恒温调控等现代化设备,提升育肥效率。
近日,草川铺镇富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头膘肥体壮、毛色光滑的生猪迎来了出栏期,一辆辆满载生猪的车辆已准备充分,装载完成后将送往全国各地。此次出栏的生猪数量众多,品质上乘。草川铺镇通过科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秦亭镇刘峡村智能化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基地与企业签订定向协议,由企业提供猪苗、技术和销路,基地代养,农户务工,每头销售额超2000元。7月底,7000头标准化育肥猪将出栏,8月底继续上养猪苗,全年销售额可达2800万元。基地还引入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温湿度监控、自动喂料等技术,将育肥周期缩短,出栏率大大提高。
目前,清水县各大养猪场均采用全封闭式管理,配备了自动化饲喂系统、环境智能调控设备以及高效的粪污处理设施。自动化饲喂系统能够精准控制饲料投放量,既保证了生猪的营养需求,又避免了饲料浪费;环境智能调控设备可实时监测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并根据生猪生长需求自动调节,为生猪营造了舒适的生长环境。而高效的粪污处理设施,则通过将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养殖与环保的和谐发展。同时,清水县以“种养+”结合为核心,推广“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代养模式,降低了农户风险。
清水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国强说:“清水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发展生猪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清水县积极推动生猪养殖产业扩群增效,开创了生猪助农增收新局面。2021年以来,共计投入衔接资金3029.8万元,建成生猪养殖基地(小区)16个,扶持带动发展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个,2000头以上生猪场8个。主动加强与唐人神、天康等企业合作,通过推广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代养模式,全县代养生猪场达到13家,年出栏生猪10万头。通过项目辐射带动,全县养猪户达到826户,年生猪饲养量达25万头,年产值达4.8亿元。”
下一步,清水县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粪污处理系统,进一步解决粪污还田问题,不断提升养殖水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图/文清水融媒记者李榕陆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