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kejiju/2024-00025
  • 发布机构: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公开
积极开展引种试验 促进木耳产业提档升级--清水县2024年东西部协作木耳良种繁育及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简介
发布日期:2024-11-13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清水县科学技术局针对全县木耳产业品种单一、菌棒不能自给的发展难题,立项实施了清水县2024年东西部协作木耳良种繁育及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历经一年的建设,项目成功探索出一条“科技创新、园区示范、基地推广、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有效丰富了全县木耳产业种植结构,实现了菌棒自主化生产。

一、立足实际,精心谋划项目。近年来,我县食用菌产业已展现出规模持续扩大、总体效益提升及销售渠道畅通的积极态势。然而,该产业仍面临产品深加工不足和科技支撑薄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着力打造“清水食用菌”这一特色品牌,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局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及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审的基础上,多次同乡村振兴局沟通,正式立项实施了《清水县2024年东西部协作木耳良种繁育及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二、科技攻关,赋能产业发展。依托清水县清瑞食用菌有限公司、万鑫农科公司木耳生产基地,引进了黑龙江优质木耳菌种,包括1908、黑丰2号、大山黑、1907-8以及玉木耳等5个品种。系统开展了木耳菌株的实验室培养、深层培养、生产菌种及栽培种的制作,以及大棚吊袋木耳的三级品比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清水县大棚吊袋种植的木耳品种。随后,对筛选出的品种进行了外形特征观察及泡发后性状的详细评估,综合考量其生长性能、产量潜力、品质特性及市场接受度,为后续的栽培技术研究与市场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清水县的独特气候与土壤条件,项目组深入开展了木耳栽培技术的本地化研究。重点探索了木耳在清水县生长所需的最适温湿度范围与光照强度,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试验,最大化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与品质。通过技术攻关,将原栽培种菌棒规格从10cm*22cm调整为10cm*24cm,实现了产出效益增长10%,并总结形成了《清水县大棚木耳吊袋立体生产技术要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健全机制,促进村户增收。示范种植基地建成后,积极探索扶贫带动机制,引导周边乡镇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到基地就业。基地成功吸纳了258户脱贫户参与就业,实现了季节性用工超过120人次,累计惠及人数达到了2783人。邀请天津农学院黄亮教授,在马沟食用菌园区以《优质木耳吊袋栽培技术》为题作了讲解,系统培训了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品种、大棚搭建、菌棒制作、消毒、接种、育菌、日常管理、采收、晾晒、分级等方面知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已举办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农户200人次,有力地提高了相关农户的技术管理水平。

四、强化督查,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恺杰同志多次带领政府办、乡村振兴局、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进行调研督导,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科技局先后组织开展了2轮专家评审和1次现场验收,项目验收完成后又通过政府网站将验收结果面向全社会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保障了项目建设有效实施和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