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清水 > 城市名片 > 正文

清水:描绘和美乡村新蓝图 打造宜居宜游新家园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5日 10:02   来源: 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预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清水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夯实致富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示范村、精品村、达标村,奋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推动全县乡村建设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白沙镇桑园村以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多点谋划乡村产业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发挥乡风文明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省级示范村建设中,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排水设施不畅、路面破损老化等问题作为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实施巷道硬化1.2万平万米、铺设排水管网1700米、维修排洪渠830米、新建垃圾池8座、配备垃圾桶1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在乡村建设中真正实现了群众参与、群众治理、群众管理、群众享受,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今年我们的乡村建设做的特别好,现在路面全都硬化了,绿化美化也很好,种植了树和草坪,配上了健身器材,很大家健身娱乐都很方便。生活在这个村里面,感到非常幸福,心情也非常好。”桑园村村民于明英说。

白沙镇赵沟村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重点加强村庄规范化治理,通过推行法治宣传多元化、依法治理网格化、智慧村庄信息化、法制治村长效化“四化”建设新模式,建设法治示范村,实现村庄乡风好、环境美、民心齐。

“今年的乡村建设中铺设了管网,环境比原来好了,生活和出行更方便了。”赵沟村村民郑小明说。

清水县坚持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示范创建的基本要求,在示范村研究确定建设项目时,发扬民主、广聚民意,主动邀请老党员、土专家、村民代表等参加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制定方案符合村情、顺应民意。从群众最急需的巷道硬化、排污管网、户厕改造、水渠、护坡等基础设施入手,兼顾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从群众最急需的巷道硬化、排污管网、户厕改造、水渠、护坡等基础设施入手,兼顾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突出乡村特点,保留乡土气息,移植乡土特色林果树种进行乡村绿化,利用村庄空闲地块精心建设小菜园,在庭院内栽植蔷薇、月季、竹子等,弥补院墙巷道单调生硬的缺点,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了整洁、优美、和谐的乡村氛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清水县农业农村局能源办公室主任何君晓说。

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用水保障。健全“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新建贾川等乡镇垃圾焚烧站3座,累计建成垃圾焚烧站17座,村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设镇村污水处理站33个,卫生户厕4.9万座,常住户改厕率达93.78%以上。

清水县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梯次推进’的建设思路,依托五大产业片带,聚力打造示范村、特色发展旅游村、巩固提升达标村、加快建设薄弱村。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成20个省级示范村、60个精品村和120个达标村。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力促每个村培育提升1至2个优势产业,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着力打造“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田园乡村,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逐步变成现实。(图/文 清水融媒记者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