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清水 > 轩辕文化 > 正文

【轩辕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展播】以轩辕文化为引领 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08日 17:27   来源: 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预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以轩辕文化为引领 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清水县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析

刘小花

《黄帝内经》(来源网络)

【摘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从轩辕黄帝开始算起的。轩辕文化凝聚中华文明符号,融智慧于传统文化,彰民族于时代精神。[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指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2]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清水县在产业建设上弘扬轩辕文化、轩辕故里品牌效应,实现康养产业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甘肃省“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和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发展的“九大工程”为清水县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文章从清水县以轩辕文化为引领结合《黄帝内经》非药治未病养生保健文化,挖掘地域特色走康养产业发展之路。阐释了清水县在轩辕文化背景下康养产业发展的要素、路径选择两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探讨康养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轩辕文化;康养产业;发展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重要要求中指出:加快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康养服务体系;[2]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康养产业也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新兴产业。推动清水县康养产业稳步发展,建设“黄河上游康养及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是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县以轩辕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温泉资源、中医药资源优势,打造“轩辕故里·康养福地”公共域名品牌和“治未病·清水中医养生馆”特色产业品牌,加速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助力“健康清水”建设,从而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3]

一、清水县域康养产业发展的背景

(一)资源优势突出

1.地域优势显著。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以“清泉四注”而得名。清水在历史上处于丝绸之路南路要冲,素有“陇右要冲,关中屏障”之称。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县内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381公里,有清北、清张、大温、桐温等省际、县际公路连通东西南北。天平铁路开通运营,即将新建天水至陇南的铁路(简称天陇铁路)。清水县辖15个镇、3个乡,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2020年末,总人口3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万人。

2.旅游文化底蕴深厚。清水县历史悠久,孕育了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所载:“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就是说,轩辕黄帝是生于今天甘肃省清水县的。[4]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古遗址有多处,西汉名将赵充国生于清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完成蒙古族各部的统一,建立地跨欧亚的元帝国,出兵西夏攻秦州途经清水时,于宋宝庆三年七月十二日卒于萨里川(即今清水县城西牛头河畔)。

新时代的清水县城市建设逐步臻于完善,城区沿牛头河两岸分为六大景区30多个景点,旅游布局独具匠心:以“一心·一轴·六区”为总体框架,“一心”是清水县轩辕文化旅游核心区;“一轴”指牛头河风情线,贯通清水县城,连接主要旅游景区和轩辕文化分支的各个节点,节点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网格;“六区”包括小华山休闲观光旅游区、三皇谷省级森林公园、温泉生态旅游景区、花石崖宗教文化自然风景区、秦非子牧场风情体验区、石洞山探奇旅游区。

3.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清水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水为渭河谷地断裂层上的高热矿泉水,自宋、明以来已属陇上胜迹。汤峪温泉水温达53.5℃,24小时涌水量576吨,是中国十三大名泉之一。2012年11月2日,清水县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是甘肃省首个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的地区。县域内矿产资源品质繁多,已勘察探明的矿藏近20种,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磷灰石等,其中辉绿岩——精品庞公玉堪称“中国一绝”,具有很好的观赏和商用价值。

4.政策机遇良好。清水县发展的前景广阔,包括“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关中天水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建设战略为清水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了战略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为清水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有效扩大内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康养事业也有了新机遇;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甘肃省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为清水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康养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发展思路明确

清水县依托“轩辕文化”打造“黄河上游康养及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清水县2020年印发《清水县加快康养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讨论稿》指出:2023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康养产业体系;到2025年,康养产业布局将更加完善,有序发展中医治未病,县域内建成中医养生馆集群,加速医养、康养、养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陇东南乃至西北地区率先迈出康养及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步伐。[3]

二、清水县康养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深入挖掘《黄帝内经》,引导康养产业发展。

1.《黄帝内经》的内涵及来源。《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4]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4]清水县是轩辕黄帝诞生地,近年来,轩辕文化研究已经在甘肃省乃至全国成果丰硕,为研究推广《黄帝内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成立《黄帝内经》研究会。清水县以有志于轩辕文化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尤其是清水县籍的专家学者、贤达人士为主体,以清水县轩辕文化研究会和邽山书院为平台成立《黄帝内经》研究会,从轩辕文化的肇启、流传、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考究、宣传轩辕文化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光彩照人的模范作用与其所形成的震古烁今的巨大影响。[5]推进非药治未病养生文化《黄帝内经》中医治未病内涵,编撰整理治未病手册,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推广,使清水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利用产业项目开发,促进康养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基础,是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后续产业项目开发的支撑力量。一方面,可以开发旅游生态农业园区,比如:清水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郭川镇宋川万亩苹果产业示范带、金集镇金欣果品等。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为核心目的,将特色化康养产品与田园风光相结合,带给游客丰富的视觉享受、多元的产品内容、愉悦的精神体验,比如邽山生态园、花舞北山、香怡南塬等新型业态。要想从根本上推动两大产业的有机融合,就必须要设计特色化、差异化的中医生态农业园区,比如现已投入使用的花舞北山风景区、万亩菊花园、中医“治未病”养生馆,从而获得游客的喜爱和青睐;另一方面,应加大文化旅游生态景观开发力度。比如秦亭镇非子牧场、花石崖景区景区、三皇谷森林公园、石洞山、庞公仙境。在旅游生态康养园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旅游生态景观建设,不仅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同时还应与生态康养、生态疗养、娱乐演出等诸多行业相结合,产生更强的经济效益。[7]

2.项目开发。首先,以康养文化和轩辕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项目开发。一方面,立足于有形的康养文化旅游资源推进项目建设,比如药业产品种植方式、康养产品传统加工技艺等,这些富有生趣的物质文化资源,能够让游客更加具象地感知康养文化;另一方面,从无形的轩辕文化旅游资源出发进行项目设计,比如依托于乡村风俗、礼仪文化、乡土文化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民俗展等,从而提升游客的参与热情。其次,以多元化康养产品互动项目为依托进行项目开发。可以依托果林(清水苹果、樱桃)、花木医药(半夏、万寿菊、金银花、党参、连翘、金丝皇菊)等土生土长特色中药材、水体(汤峪温泉、牛头河)等资源开展多类型的项目,诸如康养花卉节、赏花摘果采药活动、垂钓活动、度假旅游项目等,通过游客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感知康养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收获良好的旅游体验。[8]总而言之,依托多重资源进行康养产业项目开发,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县域产业升级、振兴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3.针对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推广。首先,借助于新媒体打造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官网、微博、抖音等多种渠道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推广,从而在大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比如:爱清水APP、清水发布、清水在线、清水资讯圈微信公众号清水发布、清水文旅抖音号等;其次,打造线上康养产业和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营销体系,通过资源整合、企业跨界合作等方式,推动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朝着智慧化方向演进,运行良好的清水县电子商务中心已达44个;最后,构建一支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营销队伍,对于康养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以把控,从而推动营销工作的顺利进展。

清水县“轩辕故里、康养福地,亲水赏花治未病,乐我养我育新我”为主题的系列康养产业,满足康养八大维度——“一核”(城区南北两山为县域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一带”(牛头河生态康养发展带)、“一环”(省道、县道、县道及乡村道路,贯穿康养产业的环线系统)、“四片区”(综合服务区、康养农产品生产区、康养体验教育区、生态康养区)的康养产业空间布局;“森林+”厚植“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康养功能区;“森林+医养”、“森林+静心休养”、“森林+观花休闲”、“森林+田园采摘、采风、避暑、运动”的特色康养基地是清水县康养和旅游资源新要素,将在新发展理念的探索中推动县域康养产业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