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贾川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2023年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3户,其中集中安置51户,分散安置2户。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菊霞调研董湾村白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
(市搬迁办副主任惠耀龙调研董湾村白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
一是强化“四项举措”抓落实。在政策宣传上出实招,通过广播喇叭、发放宣传页、组织干部入户等方式,宣传“10+5+N”奖励补助政策,着力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搬迁认同感和参与主动性。在精准认定上把关口,对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六类”区域,坚持整村搬迁原则,对全乡2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登记造册,精准认定搬迁需安置群众82户312人,因地制宜制定搬迁安置规划。在科学规划上求实效,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原则,聘请天水中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对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聘请一级资质工程设计单位编制避险安置点搬迁实施方案,科学合理设计房屋单体和配套设施。在发动群众上抓引导,在抓好安置点工程进度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引导57名在家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就业,让群众在亲手参与建设新家园的同时监督工程质量,增加务工收入。
(董湾村白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鸟瞰图)
(董湾村召开村民大会商议搬迁事宜)
二是成立“三个专班”促进度。乡上领导小组抓统筹,成立了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高效统筹、全力推动,有力保障了全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村上工作专班抓进度,由包村党委成员和村组干部组成工作专班,实行专班落实、定期调度、服务保障、驻点督导“四项”机制,进行“日报告、周调度”,一体推动协议签订、住房建设、房款缴纳、装修入住等各环节工作。安全教育小组保安全,由理事会成员和安置点安全员组成安全教育小组,对工人安全帽佩戴、脚手架施工、机械操作等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规范填写施工日志和安全日志,全力保障施工安全。
三是规范“一套机制”保质量。建立健全“1+10+5”工作机制,全程保证建房质量。“1”即由群众推选组建1个村民理事会,聘请甘肃申华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村民理事会参与工程选址、工程施工等环节;“10”即工程建设中乡村两级干部严禁插手“三通一平”、原材料采购、建房资金收支、农户房屋选号等“十个严禁”;“5”即对建房户型怎么定、施工企业怎么选、建房资金怎么管、工程监理怎么聘、富民产业怎么发展由群众说了算。
四是做实“五张清单”强后续。建立工期倒排清单,明确避险安置点建设“时间表”、包抓“责任人”,倒排房屋单体、配套设施工期任务,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建立配套设施清单,科学规划水、电、路、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列入2023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库,其中巷道硬化已列入202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便民桥已完成规划编制。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列出社会保障、就医就学、民政兜底等需求清单,规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760㎡,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一体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立产业扶持清单,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项目,新建黑木耳生产基地1处8400㎡,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实现就近务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建立社会治理清单,建立“支部引领、小组包户、党员带头”服务机制,激发群众干事创业、发家致富活力,真正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清水融媒信息员-王晓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