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发〔2020〕23号 签发人:韩勇
清水县科学技术局
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自评报告
县食安委:
现将《清水县科学技术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自评报告》随文上报,请审示。
清水县科学技术局
2020年11月20日
清水县科学技术局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自评报告
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试行)》,我局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和评价指标,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照标准开展工作情况
1、对照“加强资源统筹,针对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监管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共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创建标准。我局主要从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科技示范推广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清水县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18〕2号)、《清水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县委办发〔2018〕7号)、《清水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清政办发〔2018〕7号)、《清水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清政办发〔2018〕182号)、《清水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18〕118号)、《清水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清水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清水县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为我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加强众创空间运营管理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加强众创空间运营管理,依托省级发改“双创引导”40万元项目实施,在清水县体育中心建成60平米众创空间实训室一处,通过政府采购安装实训电脑、投影仪等设备120台套,改造提升“省级众创空间”双创服务能力。组织清水集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清水县融通众创空间”全县首家企业众创空间,并成功争创为“市级众创空间”,市局落实市级奖补资金10万元,县级落实奖补资金5万元。目前正积极培育清水县金果众创空间和清水县众享众创空间两家县级众创空间。结合全县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县众创空间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户和社会创业青年等创新创业电商培训22期1400人次。县众创空间先后接待省、市各级组织参观考察和检查10余次,各级领导给清水县“双创”培训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依托省级扶贫项目先后建成了丰望乡槐杨村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花椒科技示范基地等4个科技示范基地,山门镇旺兴村千亩花椒科技示范园等5个科技示范基地,全县建设各级各类科技示范点18处,继续抓好西灵山马沟核桃科技示范园“陇薯4号”马铃薯套种等科技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各技术单位和乡镇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工作,18乡镇每乡创建1处科技示范基地,全县共培育246户科技示范户并积极开展各项示范推广工作。
2、对照“支持培养企业创新领军人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标准。我局主要围绕实施科技项目、科技宣传、科技示范园区推广和 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极争取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18年组织天河酒业等8家企事业单位实施以奖代补项目8项;其中汇涛蜂业实施《甘肃省养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40万元,通过项目的申报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转化。2019年全年共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5项41万元。其中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ELLIPS FX 三维立体超声微切口与传统超声白内障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清水县天然沙棘林丰产改造技术》、《甘肃地产中药材提高甘肃金鳟鱼免疫力改善肉质效果及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推广》等3项11万元。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转化步伐。二是加大科技培训与宣传。2018年集中举办科技示范户、乡村振兴人才、核桃产业人才示范等培训班7期700多人次,全县完成科技骨干培训2000人次、普及型培训2.1万人次。结合“三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开展科技知识集中宣传活动8次,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推动了在全县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2019年集中举办科技示范户、半夏人才等技术培训班2期210多人次,全县完成科技骨干培训2100人、普及型培训2.21万人次。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双创宣传活动周”、“科技活动周”、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等开展科技知识集中宣传活动9次,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推动了在全县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清水县盛农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2亿元,着力推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种植、肉牛养殖、加工物流和农产品展销暨配送中心等“五园一中心”建设,目前已全面建成投入生产运营。一是建成78座出菇大棚、香菇烘干及分拣包装车间、1000吨级冷库1座,新建日产3万棒菌棒生产线,可带动100个贫困村发展1000亩香菇种植基地。二是建成智能连栋温室6座21800平方米,节能日光温室40座24000平方米。三是建成500亩标准化菊花示范种植基地,烘干及分拣包装车间1座1200平方米。四是建成农特产品展销中心1处360平方米,中转仓库1800平方米。五是建成年产5000吨有机肥加工车间1处。六是建成“1+3”核桃加工车间、小杂粮及蜂蜜加工包装车间1座1000平方米、食用油加工车间1座600平方米。开发“轩辕黄”“非子红”苹果子品牌,注册“轩辕贡品”核桃子品牌、“清水活力菇”香菇子品牌,开发清水核桃、苹果、蜂蜜等系列产品。四是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助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加大科学防控新冠疫情工作力度,我局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小区、企业、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引进新型检测药剂、体温测量仪等先进器械投入疫情防控。同时,积极贯彻省科技厅关于补贴中小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复工复产精神,通过深入企业宣传和电话通知、网上办公等方式,对天河酒业、绿动新能源等20余家规上企业组织动员,经审核推荐天水汇涛蜂业22.9万元科研投入争取省级中小企业补助。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围绕我县科技工作实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项。一是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领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人才匮乏,科研成果少,科技人才增长赶不上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二是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县列科技项目少,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短缺,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我县没有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不能开展科技共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严重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