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之路,是一条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之路。清水县始终坚持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齐抓共建,城市发展迈向了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精致化塑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文明新风润泽清水大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惠及民生,窗口单位服务更加贴心热心,社会公共秩序更加和谐稳定,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亮点纷呈,文明成为清水更靓丽的品牌,清水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大街小巷每天都发生着点滴改变,逐渐构筑起有爱心、有温度的城市“大文明”,文明之花熠熠生辉。
2021年,清水县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清水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初心,以永远在路上的笃定情怀,以永不停歇的坚定步伐,举全县之力,万众一心共赴文明之约。
“创城工作是一场知难而进、负重前行的拼搏之路。我们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咬定目标、坚定信心,迅速行动、全面动员,全力确保第七届创建首战告捷,阔步迈向全国文明城市。”清水县委书记马越垠向新一轮推进创城工作发出总动员。
承载着清水人民梦寐以求的光荣梦想,清水县委县政府勇担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迎难而上,持续用力,用绣花功夫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党委谋篇布局,党政群齐抓共管,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各部门各负其责,各级组织高效运转;一把手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志愿者无私奉献,全社会共圆梦想。
在文明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县四大组织全体领导全面落实包主次干道、包背街小巷、包社区小区、包考察点位、包建筑工地、包交通路口的“六包”责任 ,县直单位一把手示范引领,党员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广大群众携手共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进街巷、进小区发动群众、督导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县18乡镇同频共振、同创共建文明乡村。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激发出共建共创的磅礴之力。不同的角色,共同的绚烂,以“幸福感”赢得“满意度”,画出了共建共享的“同心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广大群众,清水县坚持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的理念,健全完善单位包抓小区、有奖问答激励、“门前三包”奖惩、交通秩序惩戒、不文明行为曝光五项机制,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创城的参与者、推动者、宣传者、监督者和见证者。广大市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说文明话,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爱清水、建清水、树形象,用文明指数换取清水人民的幸福指数。
整洁的街头,鲜花盛放,生机勃勃;十字路口,行人、车辆跟随红绿灯指挥有序通过,身穿红马甲,面带微笑的志愿者扶老携幼、维持秩序;商场、车站,排队等候已成习惯;和谐的小区,居民当成自家来装扮、爱护……春意阑珊的清水,处处可见文明的踪影、人人彰显文明的气质。大到城市街道、公园景区、车站广场,小到下水井盖、灯杆护栏、垃圾箱车等,都有相对应的工作专班;花舞北山、邽山生态园、全民健身公园、千亩菊花园等全民休闲娱乐健身公共场所建成开放,城市颜值越来越高。
清水县、乡(镇)、村三级3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6支志愿服务队,3.4万志愿者全力参与“扮靓家园创城有我、文明劝导、洁净家园、共创共建文明清水、垃圾不落地清水更美丽、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七项志愿服务活动,从最细微处改变了市民的生活。城市家园中,满园芬芳,满目舒展;城市生活里,有了更多微笑、问候、礼让、牵手、携扶,也有了更多温暖、和谐、舒心、幸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万众一心,共赴文明之约。清水县坚持为民创建、文明创建、全民创建、一体创建、全域创建,以前所未有的动员、攻坚、投入和宣传力度,擦亮了文明清水的品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文明蔚然成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治理水平日趋提升,广大市民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动手干”,凝聚了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激发了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孕育了永不停步的内生动力,齐心奏响了一曲恢宏的创建之歌,共同呵护文明之花在轩辕故里绽放。
编辑:赵媛媛
责任编辑:董少斌